AI,代替的是笔还是思想?
——“AI语境下的文学创作与接受”座谈会在京举行
座谈会现场
9月23日,“AI语境下的文学创作与接受”座谈会在京举行。作为“《哥德巴赫猜想》之后——科幻科普作家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座谈会由中国作协、中国科协主办,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承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一鸣主持座谈会并作总结。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副部长庞晓东,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主任李晓东、副主任丰玉波,相关行业专家王峰、杨萌、吴娜、蔡啸,科幻科普作家董仁威、王晋康、陈楸帆、萧星寒、陆杨、程婧波、王卫英、郑军等参加座谈。座谈会同时在多个媒体平台进行直播。
李一鸣主持座谈会并作总结
李晓东发言
李晓东在发言中表示,芥川奖获奖小说《东京同情塔》约有5%的内容是由ChatGPT创作,第五届江苏青年科普科幻大赛二等奖作品《机忆之地》就是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这些事件都让文学界思考,作家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文学的未来在哪里?引发冲击的同时,AI文学写作也带来新的机遇。AI技术有利于提升文艺创作效能,帮助创作者开辟想象空间,实现科学与文学的双向互动。
庞晓东发言
2022年,中国科协与中国作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国之大者”,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推进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推动科普科幻作品创作、加强国际交流等方面深入加强合作。参会前,庞晓东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分别探讨关于AI与文学创作的话题,大模型的回答也客观揭示了关键所在:面对AI技术的冲击,我们应当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技术变革,利用AI技术为文学创作和接受提供新的动力。同时也要坚守人文精神,关注思想深度、情感表达和艺术创新,确保文学作品能够持续触动人心、启迪智慧。
人人都能写长篇小说将成为可能?
王峰发言
今年5月,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王峰带领团队创作的国内首部人机融合式长篇小说《天命使徒》正式发布。创作团队中既有文学研究者,也有科技工程师,历经无数次数据编校与模型搭建,完成了这个探索未来文学可能性的技术实验。目前,团队正在积极建设一个人工智能写作平台,为公众提供自动写作服务。“人机协同写作并不是目标,目标是让每一个对长篇小说写作感兴趣的人都能发挥创意和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王峰这样描述,平台的建立将更好推动文学创作的普及和发展,让更多人享受到创作的乐趣。
蔡啸发言
随着AI写作的横空出世与快速发展,争议和忧虑也随之而来。作家、AI研究学者蔡啸从AI是否为创作主体、作品权属如何划分、如何解决隐私和保密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度解析。他认为,只有当AI真正具备情感和欲望时,才可能独立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目前还是以使用AI的人类作者为创作主体,随着AI功能的完善和应用的扩展,从更深层次主导AI、认知AI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实践的课题。
杨萌发言
吴娜发言
智谱AI文娱行业解决方案负责人杨萌与中国移动九天人工智能中心主任研究员吴娜分别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最新成果和进展。据悉,目前人工智能集合算力、算法、数据等优秀AI能力,打造从智算基础设施、核心算法能力到智能化应用的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已经成为构建智能时代的强大引擎最准一肖一码100%香港78期 ,时代资料解释落实_探索版7.422。
以AI为镜,我们能够知道什么?
董仁威发言
年逾八旬的董仁威曾尝试用AI进行文学创作,结果却使他哭笑不得,不仅科幻主题被篡改,文学性也面目全非。“AI只是科学思维的一个应用分支,而文学创作是人脑的产物。人脑具有复杂生理构造,二者无法相比较。”因而他认为,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内,AI无法代替作家的文学创作。“我放下了幻想,重新拾起传统的武器,深入生活,深入科学技术的实际,脚踏实地,发挥人脑的长处,构思创新型的科幻作品。”
陈楸帆发言
尽管对于作家创作抱有信心,但不可否认,人工智能与科幻文学在创作中已呈现深度交融共生趋势。在科幻作家中较早尝试使用AI协同创作的陈楸帆近年来也在不断尝试向新领域开拓实践,包括在戏剧排练中使用AI生成人物角色模型,创作台词模本,再根据演员现场表现进行调整。在杂志专栏中,他也曾接连探讨如何用AI工具来帮助创意写作。“比起结果,我们更需要回看过程。机器的创意跟人类的创造力之间,差别和界限在哪里?当某一天AI足够强大到可以代替很多普通写作者时,市场价值又将发生何种变化?以AI为镜,我们能够知道什么?我觉得这是每一个创作者都应该持续不断追问自己的问题。”
王卫英发言管家婆一码一肖 ,最佳精选解释落实_尊享版6.896
对此,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理事长王卫英认为,一方面,科幻文学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灵感,许多关于AI的设想和构想,最初都源自科幻作家笔下;另一方面,AI强大的数据处理与生成能力,能够帮助作家更加精准地把握读者的阅读偏好和期待,从而创作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时代精神的科幻作品新澳门今晚开特马开奖 ,收益成语分析落实_钱包版5.842。同时,AI的生成式创作能力也为科幻文学带来了全新的创作模式和风格,使得科幻作品在表现形式和叙事手法上更具有多样化和创新性。
对谈环节
在由萧星寒主持的对谈环节,王晋康、郑军、陆杨、程婧波围绕是否使用过AI探索创作、AI主导文学写作、AI发展前瞻等话题各抒己见,交流看法。作家们都曾对AI进行过了解和试验,在文学写作中也有过一定尝试,但大家达成基本共识,虽然AI可以模拟人类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但它缺乏真正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从乐观的角度看,有一点它永远取代不了”,王晋康说,鲜活而艺术的生活经历,是造就顶级文学家的必然条件。目前AI还并不具备,因此,无论AI如何发展,都无法完全取代人类在文学创作中的核心地位。相反,我们应该将AI视为一种工具和伙伴,用它来辅助我们更好地挖掘内心的世界,表达独特的情感和思想。在AI语境下,文学接受的方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引发了关于“何为原创”“文学价值何在”的深刻讨论。AI创作的作品,其创作主体究竟是谁?它们是否具备与人类作品同等的情感深度和人文关怀?这些问题不仅挑战了对文学本质的理解,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文学创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正如在面对“如果有一个觉醒的AI,你将会对他说什么”的问题时,陆杨的回答是:“你好,我是你的陪伴人类。”
李一鸣在总结讲话中说,AI写作成为一种不可回避的现象,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能发现科技参与创作的无限可能。AI文学写作昭示着文学创作者要敢于创新创造,展示更广阔的社会空间,阐释更深邃的人类思想,表达更真挚的人类情感。同时,写作者应积极探索和促进AI与各种新技术融合,释放文学潜能,激发文学内生动力,推动文学事业在新生科技助力下焕发新的生机,获得新的发展。
扫码进入中国作家网视频号查看“AI语境下的文学创作与接受”座谈会直播回放
摄影:王纪国
编辑:邓洁舲
二审:张俊平2024澳门天天彩期期精准 ,时代资料解释落实_探索版7.422
三审:王 杨